【2019高考指导】李水:自然地理学法指导

连云港发布
2019-05-16 16:07:54
李水46.63Mb

李水老师授课视频

李水,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地理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自然地理学法指导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水


一、要重视自然地理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包括三个模块,地理1模块是自然地理,地理2模块是人文地理,地理3模块是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以自然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与阐释其中的过程与原理;人文地理以人文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与阐释其中的过程与原理。而人文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地理过程与原理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区域地理从区域的角度,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探讨区域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因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共同构成区域地理的基础。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基础,自然地理学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文地理的学习,进而影响着区域地理的学习。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然地理学习。

二、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间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存在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简而言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重要的基本观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地域分异规律,一般表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简而言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重要的基本规律。

因此,我们要娴熟的运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深刻的理解自然地理过程,透彻的把握其中的基本知识。

自解地理过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呢?

从近三年江苏高考自然地理考点分值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过程分析,如地貌成因、地壳运动过程分析;大气运动过程分析,如气温特征、天气形成过程分析;水体运动过程分析,如河流水文特征、水循环过程分析。

因此,我们要将地质地貌过程、大气运动过程、水体运动过程这三个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牢牢掌握,并运用到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应用中。

三、要采用恰当的自然地理学习策略

1.地理思维导图法

地理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绘制地理思维导图,是建立地理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建构结构化的地理知识。

如,“影响气温的因素”思维导图:

可以从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与外界热量交换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可以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保温作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其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以从太阳高度、地势高低、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四个方面再展开。依此类推,就可以构造出气温分析思维导图。

2.地理模式图法

地理模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空间结构基本规律的一种示意图。绘制地理模式图,有助于加深对空间分布规律成因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简洁形象而又关联互动的地理空间思维习惯。

如,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这里以北半球为例,我们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性质、海陆位置等气候形成因子,结合实际的气候分布状况,将各种气候的空间分布,即,它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其他气候之间的空间关系形象的图示出来,不仅能够反映气候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够反映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特征。

3.区域地理分析法

区域地理分析法是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中的原理、规律,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事实,对区域自然地理现象作出合乎理论、合乎实际的地域性解释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有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

如,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第27题:

第1问要依据降水量的变化,把握从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的事实;第2问要依据翻越落基山的下沉气流,把握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的事实;第3问要依据山麓夏季气温和山顶海拔高度,把握山顶有冰雪带的事实;第4问要依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把握受暖流影响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这一事实。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连云港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