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连续13年春考领跑,缘何是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3-03-27 10:29:08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王绪松 徐书东 毕鑫圆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于1971年建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设有机电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交通与电工电子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化工与新材料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和经贸学院,学校连续13年在春季高考捷报频传,成绩遥遥领先。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缘何发展如此迅速?3月1日,记者走进淄博市工业学校探访成功秘密。

夯实学校架构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从2002年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开始,就一直开设春季高考班,助力学子圆梦大学。即使是在省内职教本科录取名额下降、很多学校停办春季高考班的情况下,学校还是坚守初心,始终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理念,二十年传承,不曾中断。

淄博市工业学校教务处主任李丽平告诉记者,为提升春季高考成绩,学校坚持从长远出发、从高职需要出发、从企业需求出发,严把生源质量关。按照“遵循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把学习成绩基础好、适合专业需求的学生选拔出来作为春季高考班培养对象。“3+4”本科班、“3+2”大专班实行中考后招生政策,优中选优,切实提高生源质量,确保为高职院校输送优秀学生。

学校认真研究职教高考新政策,按照一年级“培养习惯、夯实基础”、二年级“提高能力、强化技能”、三年级“综合运用、应考细节”的思路,充分发挥大教研、集体备课的带动作用,精心钻研考纲、教法学法、应试技巧等,全面推进各科高考研究,通过典型经验交流、专题会议等方式对高考教学不断进行诊改,有效提高教学的精准性。

教师配备实行三级轮换制度,注重启用年轻教师,老中青搭配,为高考辅导储备师资力量。学校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以老带新,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升高考成绩。高三教学中实行三轮习策略,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全面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二轮复习专题研究,突破重难点,提升综合运用能力;三轮复习实战演练,强化答题技巧、答题规范,调整心态,提升应考能力。通过主题班会、经验交流、高考誓师大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斗志,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设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设备及实训室建设,2021年10月,按照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的要求,计划总投资6607万元建设学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虚拟术、人工智能和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整合各类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和服务,切实解决高投入、高耗材、高危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在线的问题,提供全新的、功能性的、多元化的应用型应用情景,构建与生产实际情境相近的教学环境,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专业核心技能虚拟训练需求,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重视德育 营造优良学风

淄博市工业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李军从事德育与思政课教学已经32年,李校长对记者表示,“学校坚持德立身、技立业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提升为主线,习惯养成为目的,安全稳定为保障,系统为方法,创新为动力,精细管理为手段的德育思路,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他认为根据职校生的成长历程,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遵循德育规律,加大学生内化教育,改变学生认知。学校举行情感励志教育、孝道文化教育等系列内化教育活动,达到学生观念的改变。学校孝行标兵评选活动已坚持17年,“十佳孝行标兵”颁奖逐步发展成为由家长颁奖,社会各界优秀人士颁奖,这对学生先进事迹的宣传、亲子关系的改变以及学生荣誉感的提升、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的改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校重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构建有道德的生活方式。从2008年开始,在内化教育孝行标兵评选的基础上,李校长根据管子的禁微邪行小礼的理论,提出“四会”“六文明”的教育思想体系:四会即会说话、会走路、会健体、会就餐,六文明即入校文明、班级文明、课间文明、寝室文明、就餐文明、离校文明。后来又发展到“十德十会” :讲“口”德、会说话;讲“仪”德、会打扮;讲“行”德、会走路;讲“寝”德、会住宿;讲“食”德、会就餐;讲“学”德、会学习;讲“会”德、会集会;讲“友”德、会交往;讲“网”德、会上网;讲“体”德、会健体。该案例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职业院校现场管理优秀案例。

据李校长介绍,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综合助力学子成长,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做法—“倾力打造四平台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案例,成功入选第二届选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改革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副所长于祖光来校调研并肯定此做法。当他参观了学校的主题班会后,他表示高度赞许,由衷地说道:“淄博工业学校的德育活动课,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淄博工业学校的学生很阳光、很优秀,看到他们,改变了我以前对中职生的印象。”

淄博市工业学校学生处副主任李健告诉记者,传承特别重要,李校长以自己扎实的德育理论,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树立示范,教给德育干部方法,德育干部再去细化各项工作。他表示,德育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只有共同用力才能完成好这件事。工业学校自校长到德育干部、班主任都兢兢业业,专注于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李主任还告诉记者:李校长在利用戴明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正逐步完善质量评价,形成螺旋上升的评价体系和借鉴“指差确认”的做法,把职业素养融入日常,融入生活,把职业素养的涵养日常化。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为新时代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提供了有力指引。

家校协同发力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之所以能够春季高考领跑十三年,班主任队伍很关键。班主任具体引领学生树立理想,助力学习全过程;落实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行为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各任课老师是根本;他们精准把握春考命题方向与趋势,学习借鉴省内外高效备考策略与模式,将考试内容与重点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各科老师要做高考题,要自行设计原创题,学院、教研组把关,从而实现科学备考、精准备考。

同时学校重视做好家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家长进学校、家长空中课堂、“我们都是德育人”以及网络思政新空间,加强对家长的引导与沟通,提高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从而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征求改进意见,形成家校协同合力。

淄博市工业学校省级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袁红燕告诉记者:社会重视职教发展,职教学生出路大,“升学希望大,就业有出路,创业有本领。”学生中考失利后来到学校,在学校、老师的鼓励下,在班主任的悉心教导下,学生重新认识职业教育,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他们照样考大学、读研;他们可以参加技能大赛,保送大学。她认为,在这里,有国家政策的引导,有学校老师精心的栽培,学生也是一步步了解职业学校,热爱职业教育,慢慢变得自信,逐步成长成材。学校历年高考成绩斐然,家长认可学校,学生喜欢学校,春季高考给家长、学生都带来很大希望。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在春季高考中连续13年领先,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家长的配合、社会的重视。学校为社会输送一批批技术型人才,助力一个个学子实现理想。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师资投入,严格按照工作部署,保证各项举措落实见效,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