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技师学院:厚植“工匠基因”打造“金色摇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4-05-31 09:24:11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本银 徐玥 通讯员 刘磐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国之重器到超级工程,多少举世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实干担当。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打造地方示范性工匠学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淄博市技师学院以建设一流“工匠学院”为目标,打造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金色摇篮”,让问题得以破解。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淄博市技师学院在教育模式创新和服务企业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淄博市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淄博市智能制造工匠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2023年,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技工教育优质专业建设项目,聚力建成人才培养质量优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内优质专业群,为建设省内示范性工匠学院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常态化举行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探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精准输送高技能人才,工匠学院在推动校企“零距离”沟通、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使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需求,工匠学院依托实体企业,进行定制化培养,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实际运用的衔接问题,探索形成了“教学工作站—培养就业一体化”“产教融合—教学生产一体化”“订单培养—教育目标一体化”“学徒培养—学生员工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与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内18家企业开展专业共建,在84家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与22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在48家企业设置企业教学工作站,与106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合作培养。形成了围绕先进制造产业链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双元、工学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紧扣淄博地方产业,结合不同工种开展对不同行业的产业工人培训,工匠学院培训教学能力再升级。近三年以来,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达36000人,其中,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训1813人;技能鉴定(等级认定)19149人次,7977人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3054人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与106家企业合作培养新型学徒制学员5706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数量和服务企业规模居全省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工匠学院已成为鲁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

世赛高端引领,借鉴发展先进经验,搭建展示平台,找准“坐标”和“参照物”,工匠学院致力重点培育拔尖技能型人才、领军型人才,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发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优势,以加强校地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工匠学院相继与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教育发展中心、山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6家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了世赛技术应用及推广平台、先进自动化技术应用、精密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等市级校城融合平台;聘请100名优秀工程师、技术技能大师担任学院兼职教师、产业教授,联合10家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 ,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铁城公司等5家企业设立一体化教师研修基地,指导和开展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每年选派200余名骨干教师入企锻炼,参与员工培训、技术开发或相关管理工作,提炼生产型典型工作任务300余个,形成校企横向课题成果26个。

坚持品牌化引领,工匠学院坚持把“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实践,“匠文化”已经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赋能学院培养高素质工匠人才。工匠学院牵头市属院校、企业、协会等180家单位组建公益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淄博市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服务发展、打造品牌。努力搭建“内外联动、线上线下”文化+工匠精神育人平台,打造“齐文匠心”校园文化品牌,厚植文化育人底蕴。

下一步,淄博市智能制造工匠学院将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总遵循、总定位、 总航标,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对产业工人的新要求,强化“四链”融合对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作用,2—3年建设期内预计产出主要标志性成果共597个,其中国家级13项215个、省级11项245个、独创30项305个。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