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名士,品泉城
距今一千二百余年的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路过济南,赴齐州司马李之芳在大明湖历下亭的宴请。名流荟聚,湖山助兴,虽年仅33岁却已颇有名气的诗人杜甫即兴抒怀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一联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句带有倾慕之情的肺腑之言,正是对济南这座深含人文底蕴的城市最为恰当的盛赞。然而,令杜甫意想不到的是,这句由衷之唱,竟成为对济南千百年来名士辈出的铮铮预言。
从此,“济南名士多”千古传颂,与“泉城”之美誉齐名,成为济南的骄傲,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何以称“名士”?
“名士”一词初见于《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为:“名士,不仕者。”唐代大儒孔颖达疏云:“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纯,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中国的士大夫阶层逐渐成型后,名士“不仕”的身份被弱化,而其文化风貌和精神气度更加被看重。
自战国至秦汉时期,名士一般指的是德才兼备而隐居不仕的学者文人。汉末,名士侧重以儒学为业,其德行才能、节义抱负为世人景仰。到了魏晋,名士多了层风流之意,其谈吐风姿、个性气质、文学才华等建树声名卓越不凡才堪称名士……这些皆为古人对名士称谓的定位。
而今,对名士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有了较大拓展,突破了诗人、词人、作家、学者等“文人圈”界限,专指在历史上有较大贡献、抑或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包括帝王将相、名臣贤客、神医良相、高僧隐士、武士才子等功业型、贤达型、儒教型、风雅型、隐逸型等多个类别。此外,客籍某地或成就功名伟业,留下华美诗章,与当地有不解之缘且流芳于世者,也称之谓名士。
济南名士知多少?
济南自古名士多。早在先秦、秦汉特别是隋唐以降,济南这方沃土就多出名士,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涌现了无数历史文化名人。
有中华“道德始祖”、至圣大舜,中国最早名医扁鹊,春秋时期贤大夫鲍叔牙,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汉初经学大师伏生,西汉少年英雄终军;有兴唐名将秦琼,贞观名相房玄龄,初唐诗人崔融,西渡求法高僧义净;有北宋词坛双峰李清照、辛弃疾,金元散曲家杜仁杰、张养浩,元朝第一位科举状元张起岩;有明清时期名臣相国隐士儋,文学“七子”人物边贡、李攀龙,文学家、曲剧家李开先,皇帝日讲官于慎行,诗坛领袖王士禛,著名散文小说家蒲松龄,著名经学家张尔岐;还有中国历史上首个公共图书馆创建人、清代一流学者周永年,著名辑佚学家马国翰等。
客居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如:管仲、曹操、郦道元、李白、杜甫、曾巩、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元好问、赵孟頫、顾炎武、何绍基、刘鹗、老舍、胡也频、王统照、季羡林等,仔细数点开来,可列几百人名单。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从来不缺治国安邦之士、经世济民之才、顶风弄潮儒商和风骚文人墨客,文化的力量犹如静水流深。这些拥有家国情怀、壮士之志、高才大德、清廉达观、义行身修等炎黄子孙人格特征的济南名士,与济南这座城市共荣互促、交相辉映,不仅深深影响着济南人民的价值理念、审美意蕴和精神追求,也一直滋养、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城市品格,为构成济南独具特色的名士文化奠定了深刻思想内涵、根植了深厚人文底蕴。
让济南名士文化“活”起来
“一部济南史,几多名人志。”名士是济南山泉湖河城孕育的一道独特风景,名士文化是济南的鲜明地域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
探寻名士遗迹、梳理名士故事、深入思考研究、实践文化“两创”、保护提升古城、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济南人一直在行动,并在扎扎实实的践履中凝聚起共识。
深挖济南历史,加强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研究阐释。深入开展济南名士文化普查调研,梳理其历史源流、发展脉络及其思想内涵,不断推出专业化、高质量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
扩大展示空间,提高名士文化时代价值与社会功能。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式设置济南名士文化主题展览,打造济南名士纪念馆、青少年研学基地,立体化展示名士文化符号、物化积淀、生平事迹等,助益深度了解名士文化;创意活化利用,激发名人效应和名士文化价值功能的当代转化。
树立文化品牌,提高名士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制造有内涵、有热度的传播话题,提升名士文化品牌在市民心目中的辨识度和吸引力;融合济南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联通文旅景区、名士文化遗址、古村镇等节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名士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文旅消费新活力;融汇传统观念与现代审美,创造一批有深度、有共情、大流量的名士文化精品力作和活动场景。
运用数字文化,促进名士文化建设提质增效。将富含传统文化精髓的碑刻典籍、历史古迹、名士风采等素材以数字化技术再现,利用VR、AR、5G数字技术,打造虚拟现实场景和互动式体验;制作更多数字文创产品,用新媒体讲好济南名士“老故事”,推进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来源:济南宣传)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