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的“突围之道”

2月5日山东“新春第一会”的信息量极大,值得细细品味解读。
在“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这一共同主题下,山东明确了2025年的十项重点改革任务,指向十分具体。

其中第三项改革任务为: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健全新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消纳体系、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加快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向未来能源“突围”!发展未来能源产业、推广普及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山东抓改革创新,省会当仁不让要走在前。这条未来能源的“突围之道”在哪?
山东的能源“雄心”
山东是能源大省,是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大省。在这样的大省推进能源转型改革,空间和潜力十分大。
山东“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快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这个示范区,是山东能源转型改革的一次重大契机。具体的路径是打造“四大高地”、建设“两大标杆”。
什么是“四大高地”?
东部沿海清洁能源发展高地。发挥山东核电厂址优良、风光资源富集的优势,全面提速清洁能源开发,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高效光伏基地;以聊城、菏泽等地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沿黄陆上风电廊道等。
高效可靠能源应急储备高地。构建政府和社会并重的煤炭储备体系、沿海和内陆互补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国家和商业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
全国领先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聚力攻关氢能储运、钙钛矿电池等一批前沿技术;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在鲁设立研发中心,建好用好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围绕先进核电、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成果转化示范工程。
北方地区能源装备产业高地。聚焦海上风电、核电等优势产业和新型储能、钙钛矿电池、氢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烟威先进核电、沿黄环渤大功率高端风电、鲁中新型储能、鲁南高效光伏等产业集群和济青沿线氢能产业带,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至于“两大标杆”,其一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以此加快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供电煤耗;其二是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标杆,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工业、交通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社区。
2月8日,山东召开抓改革创新促能源转型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2025年能源转型重点任务——
坚定不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海陆并进加快发展风电,集散并举分类开发光伏,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发利用地热能。
千方百计推动新能源消纳,强化储能规划布局,强化电网配套建设,以深化改革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
不折不扣落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已经纳规的大型高效煤电,稳妥退出落后小煤电机组,加快存量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有序推进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
这条能源转型之路需要久久为功走下去!
济南的能源“突围”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未来能源无疑是未来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能源转型革命将会带来新一轮以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特征的产业革命,也是未来产业的必然选择。
未雨绸缪,济南在能源“突围”中科学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同时推动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储能、先进电网“五能一网”等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化发展。
作为未来能源产业,氢能源具有热值高、零碳排等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布局氢能产业和氢能示范应用场景上深入探索。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作为区域氢能产业的“链主”企业,目前已完成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水冷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水冷车用系统三条生产线建设投产,该生产线项目被评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十大领航项目”。
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PEM制氢电堆的全型号覆盖,打破了国外在质子膜、膜电极、电解堆等关键零部件和制造工艺的技术垄断。企业在PEM制氢产品细分领域的排名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产品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能源转型革命,离不开先进的储能技术。在这条新赛道上,济南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围绕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投资创建自主研发实验室,搭建BMS、动力PACK、储能技术三个研发平台。自成立以来储能系统出货量已超过5GWh、动力系统出货量超过1GWh,储能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
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掌握储能产品关键技术,公司液冷储能电池PACK、工商业储能柜、移动储能车、储能电池舱四项产品入选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截至目前,电工时代高质量完成了20个储能电站交付工作。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普及应用更早。作为太阳能领域代表企业,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热泵、光伏、光热产业集群优势,创新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系统,为建筑赋能、生活添绿、工业降碳,不断走出新能源应用推广的新路子。
未来能源产业如火如荼发展,济南的能源“突围”有看头更有奔头!
未来的能源“探索”
新能源发展,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事业。
2025年是《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最后一年。
根据计划,到2025年,济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达到28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06.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42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力争达到74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
蓝图,是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能源转型,需要健全新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消纳体系、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在这些方面,济南的推进稳扎稳打——

今年,济南将稳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完成“十四五”规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8%目标。
推进低效煤电机组关停退出,加快长清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同时,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新上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焦化产能整合转移任务。
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新认定绿色工厂30家以上。加快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国家试点。实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
大力建设“无废城市”,建成长清马山污泥焚烧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步伐,新增市级“无废工厂”10家,打造“无废社区”、“无废学校”等50个以上。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能源转型,是一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棋局。济南已经下出了先手棋,未来拭目以待!(来源:济南宣传)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