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话山东”菏泽站|“中国发都”小镇,靠百克上千元“黑黄金”致富出口海外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2-07-01 16:05:27

山东商报·新浪潮见习记者 马瑞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当下这句话的含义或许更多一层,身体发肤,受之钱财,价格高昂的假发制品已经成为时尚行业一份子。时尚背后,在菏泽市,一个被称为“中国发都”的小县城鄄城,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发市场,人发产业已然成为当地一项支柱产业,每年有超过4000吨的发制品从这个小县城出口至世界各地。在这个全球防“秃”的时代,中国人的头发挑起了世界大梁。


动辄上千元的高端真人假发,是鄄城这个小县城的财富密码。这个地处山东省菏泽市北边的县城,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度被谑为山东省“省尾”。上世纪70年代,鄄城县开始有人从事人发收购,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到九十年代,人发交易量越来越大,在引马镇等驻地自发形成了交易市场。目前全县从事人发购销的人员约5万人,发经营专业村30多个,人发进出口额占全县总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在鄄城县饮马镇蓝润发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内,许多工人正在忙碌着。随处可见的头发乍一看有些惊悚,但工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别人剪下不要的头发,是工人们家庭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总经理曹其云说:“公司目前养活了二百多位员工,基本都是来自镇上,平均年龄45岁,他们的工资是按件计费,普通工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熟练的技术工人能拿到8000元。”

 


一捆捆收购来的头发,如同建筑材料般,按品质分区垒放,一位工人将头发打散,在地上摊开,梳理成型,再细分成一缕缕扎好的头发分开摆放。这些头发经过分类后会在厂房的另一边进行清洁、漂发、上色,经过晾晒后的各色头发会被送入楼上车间,严格按标准手工操作完成进一步加工。

 


“加工后的头发一百克能卖到一千元左右,所以也被称为‘黑黄金’。”曹其云介绍,这些发制品包装好后会运往青岛,从那里销往欧美市场,“我们公司出口的外贸部和大部分销售人员都在青岛,青岛港口也十分便利。公司固定的大客户有几十个,散卖客户更是数不胜数,每天都在发货。”


记者了解到,鄄城县光引马镇就有12个发经营专业村,人发企业3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涵盖了各种功能、各种材质的中高低档人发制品。产品远销中东、欧洲、韩国、日本、美国、南非、尼日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大的购销能力和庞大的社会需求,鄄城引马镇发制品企业遍地开花,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有市场就有竞争,“目前公司的订单量是一年一亿以上,大多数是国外一手订单,许多客户下单前会先来公司实地考察。在国外市场浅一些的发色更受欢迎,比如这股头发,颜色乍一看是金色,但实际上,它是用五种不同的颜色做了渐变,效果才这么自然漂亮。”曹其云为记者展示一股加工好的发制品时提到:“要做好企业,先做好产品。蓝润发制品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一些新的专利技术也正在申请中。”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发制品作为一种展现自我、追求时尚的准必需消费品,地位正向包包、手表、首饰等配件靠拢,发制品的多样性,能及时满足消费者迅速变身风格迥异、气质不同的“百变”需求。有数据表示,中国假发已成为外国人的刚需,占全球出口量的80%以上,其中假发销量的国家为美国、英国、法国、南非、荷兰和意大利,像一些非洲国家,群众能用上中国假发是非常自豪的事,会让他们觉得“好像是富人了”。


新冠疫情肺炎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引马镇人发产业进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对此曹其云表示:“现在这种形势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面对当前形势,只要你是好公司,不用担心订单从哪来。而且这种不确定因素会淘汰一部分公司,那些淘汰掉的公司会释放出很多养分,这养分可能是设备、优秀的员工、有‘手艺’的师傅;也可能是高效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还有可能是一些专利、高科技等。这些养分如果能被公司利用吸收,会帮助公司成长,变强。”


引马镇党委书记李云鹏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引马镇始终坚持深化‘放管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并全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将惠企政策又快又好地传达给辖区企业。”


同时,引马镇多年来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离不开外事服务基层发展的帮助,面对疫情影响,省委外办派驻菏泽市鄄城县引马镇第一书记王正宏、姜进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董嘉蓉来到引马后,积极了解当地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和自身特长,加强对外联络,拓宽交流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当地经济发展。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