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弘扬工业文化精神 打造社团育人新空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3-12-28 17:33:02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本银 姚胜君 通讯员 赵霞 魏红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专业拓展的创新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空间和推进“三全育人”的实践场域。推动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三转一响”社团成立于2019年6月,几年来,社团成员累计近200人。社团依托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发挥机电工程系专业优势,开展了博物馆场馆维护、访客接待服务;“三转一响”器物整理与维修、文字材料整理与归纳;三转一响文化研究学习、馆藏展品英文翻译等类型多样的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师生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传承工业企业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而使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自我管理、专业育人作用。

修复:发挥学生专业优势,铭刻工业遗产历史记忆

社团同学在指导老师刘效东的带领下,发挥所学专业特长,开展“三转一响”器物整理与维修活动,特别是为了2020年11月“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的展览,师生们对三“转一响”器物进行了分类、修复、编码。他们耐心细致擦拭一件件器物,把平时学到电工电子技术、机械结构原理运用到器物的维修与整理中,自制电影放映机幕布和收音机、录音机等配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物馆里不转的缝纫机、自行车转起来了,不走的老钟表滴答滴答走起来了,老掉牙的留声机唱起来了。刘效东老师说:“三转一响博物馆展藏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每件物品运动原理都跟系专业知识相关,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专业技能,也能了解我国轻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次次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苦练本领的学习热情,感受到掌握专业、崇尚技能的乐趣。社团学生潘保宇表示:社团活动,同学们虽然很辛苦,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培养了大家认真踏实的做事风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了同学们传承轻工业发展历史的责任感。

传承:讲述中国故事,彰显工业遗产丰富精神内涵

随着参观博物馆人数的增多,接待任务繁重,“三转一响”社团师生协助博物馆做好访客接待、展厅讲解活动,同时开展文字材料整理与归纳、“三转一响”文化研究学习、馆藏展品英文翻译等活动,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助推工业遗产文化宣传推广。近两年来,接待校内外参观、研学百余人次。从参观的领导、校外社会团体、社区人员到研学的大中小幼儿园学生,从社团师生的讲解中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指导教师魏红说:社团师生通过讲述和整理“三转一响”藏品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生动且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通过我们搭建起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工业遗产蕴含的精神内涵得以传承和发扬,激发了同学们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热情和信心。

引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探索社团建设新路径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各届领导高度重视“三转一响”博物馆的建设和使用,把进一步完善“三转一响”博物馆纳入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党委书记范桂君对博物馆提出了“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和对社会开放相结合”的办馆要求。“三转一响”社团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学校思政育人社会实践基地,在指导老师精心指导下,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认真踏实的职业精神,不仅激发了社团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传承工匠精神的责任感,同时也借助“三转一响”博物馆这一载体,通过他们的言行,有效宣传和传播了轻工业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三转一响社团,让馆藏物品发挥了应有的育人价值,让更多人在参观和体验中受到教育,作为馆长深感欣慰和感激。”张维杰馆长对社团做出的贡献深有感慨。社团成员周浩天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利用所学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对馆藏物品进行修复、整理、分类,让我们了解了轻工业发展历史,感受祖辈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将来也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今后,社团师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弘扬“三转一响”工业遗产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以“老”物件促“新”产出,传承老一辈拼搏奋斗的精神,宣传中国人民发展民族工业、建设富强国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担负起推动新时代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