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淄博两会 | 市政协委员袁雷:融入非遗文化 打造育人特色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4-01-14 18:48:42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本银 姚胜君 通讯员  姜兴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城市内涵特质,提升文化软实力,涵养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琉璃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地域文化保护利用。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承群体是非遗存续发展的核心,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好传承人。淄博市政协委员,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袁雷建议,依托职业院校,有组织、系统性地推动非遗相关专业建设,大力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让专业育人与非遗传承有机结合、互促共生。

职业院校有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当前,我市高职院校存在非遗专业设置不精准、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等问题,束缚了非遗传承发展空间,导致系统性保护发展捉襟见肘。”袁雷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要结合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和山东省重要文化工程,立足鲁中,依托具有良好基础的高职学院建设成立非遗学院,有组织地加强非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社会培训、传播交流等工作。同时,按照‘项目+专业’的思路,组建“校内+校外”的专兼职非遗大师团队,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等活动,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和项目保护、传承创新的多赢。”

袁雷建议,将非遗传承发展纳入高职学院教学体系,将淄博市影响力较大的非遗项目,纳入高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非遗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让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要结合非遗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课程思政平台,紧扣育人育才“双育”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袁雷表示,非遗不仅要加强保护与传承,更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淄博市可借鉴广州市锦绣中华非遗馆等优秀建设方案,建立非遗文化传承馆,打造沉浸式的非遗传承教育平台,开展静态展览、动态展示、常态展演、文创研修等,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创”,让淄博“非遗”闪耀新的光彩,让淄博的文化底蕴更深厚,特色更鲜明。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