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共享玉米种业前沿成果,共商玉米合作发展大计,1月19日-22日,由齐鲁师范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举办。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黄正恩分别代表主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主持。
林松柏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重点介绍了学校在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研究领域的支持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并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到齐鲁师范学院参观指导工作。
会议共分为院士主旨报告和主题报告两个环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受邀以《植物精子传递与受精机制》为题作院士主旨报告。
主题报告阶段分别由中国农业大学贺岩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田丰教授主持,13位专家学者围绕“玉米农艺性状形成”“玉米基础生物学”“玉米分子设计育种”三大主题分享了实验进展情况,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人员热情高涨,就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入交流。
张春义在总结时指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规模逐届扩大,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希望与会专家特别是青年学者要保持奋斗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玉米科研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作用,进一步展示突变体库建设进展,按照会议日程安排,1月21日,与会人员前往南繁实验基地进行了玉米突变体材料田间现场考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本届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以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为媒介交流科研成果,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我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主动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应用性研究、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扎实开展有组织科研,致力于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高蛋白、高叶酸等玉米新品种,逐步形成了以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技术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会议的举办为契机,深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加快高蛋白、高叶酸等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培育进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贡献齐鲁师院力量。
会议期间,学校对人才建设规划及引才政策进行了宣讲,与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种业企业就抗南方锈病等玉米新品种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事宜进行了详细洽谈,达成良好合作意向。人事处、科研处相关负责同志及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此次研讨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