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赴“医途星光”,山大基础医学院擦亮特色党建品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4-12-10 21:23:07

近期,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立足齐鲁医学人才培养特点,组织策划“医者仁心,党魂铸魂”特色党建活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落地见效,实现医学生党支部建设、学术交流、学生骨干培养“三结合”,助力学生从入学教育到就业工作党建影响力“全贯通”。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指导下,基础医学院、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依托基础医学院“鹊华风”学术品牌举办学术交流论坛,深入解析基因功能、为药物研发提供线索。党支部师生以学术论坛为载体,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在学术交流中分享了对“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的感悟,并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相结合。通过上述措施,学生党支部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为孕育时代新人、助力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

“医途星光”师生共述育人故事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创新性策划师生讲述活动,组织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邀请学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双聘教授、海归优秀青年教师等口述医学前辈的科研故事成长故事、教书育人体会,将一代代医学专业教师扎根医学基础研究,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力重大科技突破的故事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呈现。参与讲述活动的老师们表示,通过讲述活动再一次回顾成长历程,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要把在教学科研中独立自主、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一脉相承,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医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高立芬教授向学生们讲述,“我的导师刘君炎教授,在实验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研究传染性很强的结核病时,每一次实验都像是与危险共舞,但是他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科研团队奋勇向前,独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这种精神与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一脉相承。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希望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为学生做一盏星辰大海中的灯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医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创新、合作,用温暖和理解陪伴学生成长,激励着学生终身学习。”

基础医学院2022级博士李冉表示,“艰苦的实验条件、传染性强的病菌,都无法阻挡高老师前进的脚步,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千锤百炼的精神,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励着我们敦学砺行、广智求真。”

2024级硕士生李珂分享了她采访基础医学院优秀青年学者李文斐教授的经历,“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在科研之路上明确方向目标、合理高效利用时间,不服输、不放弃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虽小,意义却大。我们明白了星辰大海不止是对教师职业的诗意描绘,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诠释。教育家精神是一种超越日常教学活动的精神追求,它涵盖了对知识、真理、智慧的不懈探索,以及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正是这些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我们身边可感可学的生动事例,激励着我们决心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

双聘教授苏永刚老师与基础医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梦怡分享了跨学科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的体会。他表示,在医疗活动或教育等特定领域,跨文化的体验可以拓宽视野,深化人们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帮助大家用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度去解读不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

推动“党建+育人”双融双促

党支部师生以学术论坛为载体,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在学术交流中分享了对“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的感悟,并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相结合。通过上述措施,学生党支部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为孕育时代新人、助力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青年委员高畅同学表示,“我们平时在各自的实验室做实验,主要是与同专业或同导师组老师和同学接触较多。通过这次党支部发起的跨学校、跨支部的学术论坛和讲述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医学领域更多优秀老师的科研故事和人生经验,这些讲述都很生动,非常接地气,对我们是很好的启发。”

2022级硕士生张孟琛说,“听到老师们的分享,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爱,老师们给我们的科研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光亮,他们即使已经成为了名师,却仍然追求不止,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和进步,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发现了自身诸多不足之处,今后要以老师们为榜样,把这些好的品质传承下去。”

这场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性强、小切口、大主题的讲述活动,得到了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20多个学术团队、200余位师生的积极响应。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乃亭表示,“学院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着重加强研究生日常养成,整体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鼓励师生通过个人或科研团队参与的方式,进行讲述、记录和思考,争做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诠释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加深对优秀教育工作者价值共识的凝聚和精神风貌的彰显。该系列活动作品将汇集成册,通过校内外媒体相继展播,进一步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做到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扬精神之帆。”

“党建+育人”的双融双促将党建引领入学到就业全过程,在育人关键环节主动靠前,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自新生迎新和入学教育开始,即通过发挥党支部教师和学生党员示范作用,在入学教育中加强思想引领内容设计,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其中,为新生组织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式创新的入学教育,构建起由教学科研人员、教育管理服务人员、朋辈榜样、校外育人主体共同构筑的互补性高、互动高效的育人系统,增强新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依存度,为后续学生成长夯实基础。在学生就业的工作节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主动作为,为学生开设就业赋能系列指导讲座与答疑活动,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通讯员 刘淑红 刁灿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