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延续地方文脉系列报道之二:历史文化街区 在保护与开发中华丽转身

连云港发布
2023-09-06 09:20:02


(□ 张晨晨 邵沛源 钱凡雪  邓   庄 宋梦凡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市场化开发成为社会热点,一时间,时空上的守旧与创新、业态上的单一与复杂、审美上的高雅与通俗等问题开始伴随左右。而我市也基于此,统筹规划、创新举措,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遗存实施修建恢复工程,市内多条特色文化古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港城历史文脉记忆得到延续,培育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

在旧城改造中平衡“新与旧”

     “我们近期的重点工作是抢救屋面,加固房屋内部,截至目前,旅社南房的望板已全部安装好。”9月5日上午,在连云港老街,市文物考古所正在对省级文保单位上海大旅社进行修缮,脚手架和安全网将这座建筑包得严严实实。港城文旅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这座民国古建筑的开发充满期待,“对修缮好之后具体怎么开发,我们开展过市民投票,大部分提议做民国风的主题精品酒店、博物馆和影视拍摄基地等,但毕竟荒废时间较长,还要综合文保部门意见和总体的科学业态来评估和规划。”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老城区改造、旧街区复兴工作,但一直以来却存在“旧貌换新”还是“修旧如旧”的矛盾点。市作协原主席蔡骥鸣分析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历史老街区的传统单一功能与城市中心多元功能之间形成错位。如果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方法,则无法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如果是‘旧貌换新’,推倒重建,又压根不符合保护要求。”


  为解决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我市在不断探索,为此建立三个机制:大力保护古建筑和民居,对文物和古迹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建立完善市、区、镇三级保护制度;积极扶持省市非遗项目,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民间技艺传承专项资金,使特色古文化街区成为民间技艺的主要传承基地;利用古镇古街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海州区大力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保护、修缮和复建与古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如今,双龙井、二营巷、朐山书院等历史文化节点复建工程已完成,异地重建观音庵,将秦始皇东巡石雕移至孔望山东北角,按照古典园林风格提档升级海州公园;我市还高水平规划建设藤花落考古遗址公园,传播连云港城市文化。


在业态开发中辨清“专与杂”


  “谁能想到一个文化综合体,还有打包服务的感觉。”9月3日上午,位于民主路老街的“海州文化体验综合体”迎来三个旅行团。游客们看到,3栋民国建筑相辅相成,西楼海州城事记忆馆、海州党史馆呈现了海州千年历史;南楼朐海菜制作记忆生产线保护传承基地和连云港老字号集合店展现朐海千般滋味;北楼复原陇西客栈,再现老街百年民国旅社风貌。据估算,暑假期间,该综合体接待游客达7万多人次。


  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的持续推进,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开始转型为地域性创意文化街巷,像南京的夫子庙、成都的太古里、扬州的东关街等。“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这些历史街区在人文价值、美学体系、商业布局上也是不同的,这也构成了这些街区独树一帜的品牌。”蔡骥鸣分析,城市更新要避免单一化,只有结合地域文化的旧城改造才能得到广大原住民认可,才能经受市场化大潮的洗礼。


  作为百年新浦的发源地,民主路老街见证了我市近百年城市格局演变与商业兴衰,如今也逐步形成以文创休闲、展示博览、古玩老字号等为主体的业态格局。但实际上,该街区在开发前期业态同质化严重,且多是低品质、低层次、低消费类型的传统业态,以沿街商铺、地摊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主题不明确,缺少聚集人流的吸引点。为此,街区在“食宿训游”的IP打造、非遗产业链提升、网红微景观打造等方面重新升级,突破自身瓶颈。


  “单一业态”不如“华丽转身”。如今,我市各大历史文化街区都在集约化推进业态品质提升———盐河巷、连云港老街、二道街等在提升夜间经济质态,更新和增设夜间主题场景、网红打卡主题景观等,丰富拓展夜演、夜游、夜娱档次;南城凤凰古街则在保存现有街区建筑形态的基础上,计划结合凤凰文化元素特征设计古街形象,打造文化IP,同时围绕古城门、城隍庙,组成一条“古城故事线”,复活千年魅力。


在市场运作中统筹“雅与俗”


  周末的民主路老街,高雅气息与市井烟火互不抵牾。这边,周存玉艺术馆迎来一大批研学的学生,锻铜、书画、雕塑等多种品类在这个殿堂里展现着高超的艺术造诣;那边,“港城菊姐”刘恩菊正在非遗文创共享直播空间里,带领徒弟、老友甚至广大市民,一起进行民国服饰的展示展演,嬉笑怒骂间过一把“演戏”的瘾……


  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忽略,但也存在高雅与通俗的区别。“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市场化开发过程中,也需恰当处理好这两种文化审美走向的关系。”蔡骥鸣坦言,“要知道,‘阳春白雪’也有曲高和寡时,‘下里巴人’也有庸俗媚俗时,这两种情况单拎出哪一种,都不利于街区稳定开发。唯有让小众和大众都喜欢,才是真本事。”


  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制定传统医药振兴计划,打造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建设“连云港腔调”小剧场……毋庸置疑,在我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际,这些雅俗共赏的举措,让历史文化街区获得巨大活力。其中,海州古城以现有的历史节点建筑为载体,强化市场打造和业态引育,建设二营巷、关庙巷等特色街区,打造以茶园、戏园、游园为主体的双龙井游园,提升了商脉人气;“连云港腔调”小剧场积极举办民乐、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从3月开业以来,已累计开展演出50余场,惠及观众近万人次,点亮了港城文旅“夜经济”。


  而随着连云港的进一步发展,各类老街应更加注重保护原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同时不断与时俱进,以市场化思维挖掘其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唯此,才能让“老街们”更加繁荣和发展。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连云港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