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逐浪前行 连云港港圆梦亿吨大港
(□ 王文 杨开林 张新语)2008年12月28日10时,主港区27号大型集装箱码头,一个写有“连云港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的标志箱被稳稳吊起,向外界宣告———拥有75年开港史的连云港港,正式成为江苏沿海首个亿吨大港。
和着沿海开放的节拍,乘着“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建设发展的东风,港产城深度融合、携手共进的故事,凝华为黄海之滨令人瞩目的壮丽史诗。
时光漫溯。圆梦亿吨大港的历史性一刻,在今天看来,仍被公认为连云港港逐梦深蓝、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的起点。
港区组合发展的
“连云港布局”
这是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一记“妙手”。
1984年,我市敏锐地捕捉到了“开放”中孕育的机遇,决定举全市之力启动建设深水大港。于是,从庙岭起飞,连云港港跳出了由外国人开辟的老港区,依靠自己的双手拉开了建设现代化新港区的序幕。
沿海开放,为什么从港口破局?时任建港指挥部指挥丁绍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连云港的希望在“港”,潜力在“港”。港口是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牵引。基于此,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亿吨强港、深水良港”的构想。
吞吐量突破1亿吨,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目标。翻开连云港港史,可以算出,港口年吞吐量从1933年至1999年67年间增量仅为2000万吨。
“相对于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而言,多年来,连云港的港口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任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黄诚介绍,当时,港口对经济的拉动未能充分显现,关键问题在于连云港港建设布局单一,就港论港。基于此,着力做好“以产兴港”和“以港兴市”互动文章,我市重新整合所有资源优势,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港口建设的新布局中,“一体两翼”组合港建设、一横一纵“T”形产业骨架的港口总体发展规划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以现有港区为主体,向两翼拓展,划分为连云、赣榆、徐圩、前三岛、灌河5个港区,规划港口岸线110公里。犹如大鹏展翅,港口拉开了组合发展的蓝图。
“为了早日实现亿吨大港梦,港口的建设者们废寝忘食,群策群力,调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建设现场,到处可以看到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抢抓工期,30平方公里的港湾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黄诚清晰地记得,庙岭港区4个泊位建设只花了1年时间,而按正常建设速度,建设这样一个码头没有几年的时间是绝不可能的。正是这种执着的信念,创造出了当时国内同行称赞的“连云港速度”。
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让一片不毛之地结出了硕果,也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连云港港内码头林立的壮观景象。
跳出现有港湾,着眼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带动地区发展的组合大港,新的布局延伸拉长了港口产业链,不仅是连云,市开发区、灌云、徐圩新区、赣榆等地都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区开发,使港、区形成互动。
按照新的港口发展规划,港口集团信心十足地提出了新目标———建设以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2010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成为连接上海港和青岛港之间的干线大港。
边建边干,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不断加速的“连云港速度”,不仅创造了港口建设的新奇迹,也提前两年实现了破亿目标———
2008年12月28日,港口举办了吞吐量突破1亿吨和300万标箱的庆典,并宣布将投入建设资金200亿元,启动30万吨级深水航道、大堤作业区等诸多港口配套设施的建设,争取到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到2020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
一个集装箱干线大港的崛起
衡量港口吞吐量的关键指标,不得不提海运集装箱量,这决定着港口的业务处理能力以及其国际排位顺序。
比港口建设略迟一些,连云港港集装箱运输起步于1987年。当时,在国家与地方双重管理的体制下,港口利用杂货泊位和自制的吊索具,仅完成运量169个标箱。直到1992年新亚欧大陆桥开通,才开启了连云港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的腾飞之路。
孔凡成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老码头”,他从机械维修工到调度员,再到值班经理,见证了一个集装箱运量港口洼地的崛起。
“1992年,港口利用新引进的5台龙门吊,年底就实现15534标箱。再到1993年第一台日本装卸桥抵港,接着2台阿根廷装卸桥抵港,港口初步具备龙门吊———拖车———装卸桥现代化装卸船能力。”孔凡成凝视着眼前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港口回忆道,最初码头接卸货物以木材、煤炭和散货杂粮等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效率低下的货种为主。直至2000年,连云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后更名为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正式成立。与央企携手合资经营集装箱码头,增开航线航班,港口才步入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原交通部将连云港港重新确定为全国20个主枢纽港、10家集装箱支线港、7家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和10大主枢纽港深水航道之一的国家重点建设发展港口。连云港港迎来发展的春天,接连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关注———
党的十七大期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连云港位置重要,涉及全局问题,要好好发展。2007年1月,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亲临连云港港视察,指出“连云港区位独特,小而言之可以带动江苏发展,大而言之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连云港任务重大,前景光明,要搞好规划,加快发展。”
把“融入长三角,呼应环渤海,服务中西部”作为发展方向,连云港港发挥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优势,做大“海铁联运”规模。在各种战略机遇叠加的利好加持下,2008年,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突破300万标箱,成功跻身世界百强集装箱港行列,成为华东地区新兴崛起的集装箱干线大港。
随着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不仅对集装箱堆场的进提箱、装卸火车、装卸船实现了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到现今的计算机系统管理,还对各项生产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港口的快速发展。”孔凡成刻苦钻研港口业务,学习港口生产管理等专业知识,很快成长为行家里手,担负起公司集装箱中控室值班经理的职责。
正是在孔凡成这样爱岗敬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港口累计承担全国50%以上的国际联运量。
起点上再出发 谋求高质量发展
40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一度被质疑能否建设深水大港,到升级为国际枢纽海港,连云港港担负起推动城市跨越发展的希冀,更承载起党和国家的殷殷重托。
市档案馆收藏了已故建港指挥部专家赵泳写下的200多万字日记,那一段港口建设的峥嵘岁月,跃然纸上。在《巨轮从这里起航》文章里,他这样写道:现在,一座座伸向大海的现代化突堤码头,一个个停靠着远洋巨轮的专业化深水泊位,铁路上行驶着一列列满载着集装箱和散杂货过境内燃机车,公路上奔驰着的大型集卡,内河里航行着的机动驳船,东来西往、北进南出,编织着最美最好的图案……
一代代港口人的接续奋斗,让连云港港如期实现了过亿吨、2亿吨、3亿吨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自贸区设立,更是为港口发展注入活力。
在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墙面上,挂着一幅航道二期工程平面布置图,清晰可见这条“人”字形航道,一头连着连云港港主港区,一头连着徐圩港区。
“连云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本身就具备独特的国际枢纽港优势,最大化发挥‘一带一路’东方出海口功能、打造石化产业基地,建设30万吨级及以上的深水航道,那是硬件标配。”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金立富说。
一艘接一艘满载矿石的货轮,徐徐驶入连云港港,经过港口皮带机转运、卸货,踏上公铁水运输之路。通过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公铁水联运可辐射到陇海沿线地区的河南、山西、甘肃等中西部钢厂,水水中转可覆盖长江流域、沿海地区以及日韩等地。
“连云港港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一体两翼’国际枢纽海港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随着3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连云港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丁介绍。
港口背后是物流枢纽。省委、省政府两年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给予连云港“巩固拓展以连云港国际枢纽港为支撑的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的定位,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北翼”添力。
在2023年完成吞吐量3.2亿吨、集装箱运量613.7万标箱的基础上,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的新目标———港口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增长6%、8%。
勇立潮头再争先,逐浪前行阔海天。港口推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未来,这座“连接梦想、客似云来、港通天下”的东方大港,必将成为国际枢纽港、产业集聚港、综合物流港和高效贸易港。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连云港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