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第七期:灌云、赣榆党组织的发展

连云港发布
2021-04-07 10:59:56

中共灌云县委重组和发展

1929年秋,中共灌云县委重新组建,同时将中共新安特支干事会划归灌云县委领导。与此同时,灌云县西部先后建立了前庄、东圩、后皂3个支部,有党员60多人。因当地时属东海县第二区,中共东海县委遂决定建立南区区委。另外还有从上海回来的共产党员孙若溪、厉国桢等人也灌云西区积极活动。

 当年11月,中共灌云县委在上马台破庙庄(今属灌南县)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调整领导班子,由管作霖任县委书记,陈宝礼、管海萍、赵永桂等人为县委委员。同时建立共青团灌云县委员会,由陈宝礼担任团县委书记。会议决定将新安特支干事会改为新安区委会,管海萍兼任区委书记,下辖新安、管庄、惠庄、窖湾4个党支部,后又增加新安镇河南、东半路周庄、温庄、张湾东三大门等4个支部和屈西小组,共有党员70多人。

 为适应组织发展和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灌云县委于1930年1月决定在全县建立新安、东区、西区、响水等4个区委,在设于灌云县城板浦的灌云县中学、县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建立中心党支部。中共东海中心县委任命徐润斋为中心支部书记,并领导乡师党小组。

 东区(今属灌南县)区委下辖马台、陈集、东三岔、西三岔河北、侯家洼、后惠岭等6个支部,有党员40多人,赵永桂任区委书记。

 西区(今属灌南县)区委下辖老沟、白皂、李埠庄、李埠庄小学、余兴庄、余兴庄小学、李集、杨三庄等8个支部和连五小组,并在老沟、白皂、李埠庄成立了中心支部,共有党员60多人,冯家驹(后改名为李正明)任区委书记。

 响水(今属响水县)区委下辖响水口、大怀兴、胡三合庄、三口(今属灌南县)等4个支部,有党员30多人,孙希伯任区委书记。

 1930年3月,中共灌云县委还派孙存楼、孙海光、孙大珂等党员分别到海安集小学、双港小学、青云女校、响水口小学(今均在响水县境内)任教,并在这一带开展党的活动。5月,他们在响水口发动学生上街集会游行,揭露国民党当局的丑行。国民党灌云县党部怀疑学潮共产党策划,派人侦察,开除了党员教师吴强、吴继坤。学潮持续了10余日,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共灌云县委旧址



中共赣榆县总支部的建立​

1929年秋,17岁的共产党员卢柏玉(大村人)受东海党组织的派遣,到赣榆青口小学五年级插班读书,先后发展高永谦等10余名党员,于年底建立中共赣榆县总支部,卢柏玉任书记。

 中共赣榆县总支部的主要活动是印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革命宣传。当时,卢柏玉住在青口玉皇阁内,他就在这里刻印传单,标语则用粉笔写在墙上。贴传单、写标语时,都是三人一组,一人负责贴、写,两人负责望风。总支部还研究过武装暴动计划,后因力量太小,计划未能实施。

 赣榆县总支部张贴的传单和标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口小学校长认出传单是高云谦的笔迹,遂对他们进行监视。但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竟没有发觉,还幼稚地派担任多年校工的党员李传馨去做校长的工作。1930年4月4日,校长趁李传馨不在宿舍的机会,闯进李的宿舍,搜出传单和交党费的党员名单,密报赣榆县政府。县政府立即按名单逮捕了卢柏玉等6人,高永谦、郑汝廷、李厚裕、李传馨、汪湘南等闻讯逃离,中共赣榆县总支部被破坏。

     被捕人员经初步审讯后,徐家硕、龙斗昌被交保释放,卢柏玉、曹家洪、李传科、张继奎等4人被押送清江监狱,后又押回赣榆,交给东海、赣榆、灌云三县会审。曹家洪、李传科、张继奎被江苏省军法会审处分别判处12年和7年徒刑,卢柏玉则因患伤寒病死于狱中,年仅18岁。


​中共赣榆总支玉皇阁旧址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本地资讯精彩订阅

立即下载连云港发布客户端